苹果配资 指数基金投资面临的五大挑战
发布日期:2024-09-04 13:30    点击次数:197

用好指数基金,获取市场给予的“免费午餐”

● ● ● ● ● ● ●

近几年投资者热衷于选择指数基金进行投资。不仅因为其具有分散化投资、持仓透明、费用低等优势,更重要的是能将资产配置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,自主决策来进行投资。

知易行难。实际操作后,大家才发现即使有股神巴菲特背书的指数基金也并非“YYDS”,投资中依然会遇到很多挑战。

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利用指数基金这个工具,本文将全面介绍在指数基金投资中面临的挑战,并提供一些应对之策。

一、乱花渐欲迷人眼,基金太多没法选

随着国内公募基金被动投资发展提速,指数基金产品数量越来越多、越来越细分。有时候布局热门赛道指数的基金多达几十只,有种“乱花渐欲迷人眼”的感觉。投资者经常没办法分辨什么是适合自己的,导致在选用指数基金时容易犯“选择困难症”。

应对方法:

1、对指数基金进行分类,明确是要把握市场整体机会还是相关行业的机会。比如从覆盖领域的广度来讲,指数可以分为宽基指数和窄基指数。宽基指数成分股涉及较多行业,反映股票的综合走势,如沪深300、中证500、中证1000、创业板指等。窄基指数主要指行业指数、主题指数,主要用于把握各种赛道的投资机会,比如白酒、新能源车、半导体指数等。

两者对能力的要求不同。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,投资宽基指数的门槛更低一些,学会看指数估值高低后,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机会。如果在研究上富有余力,可以考虑额外配置行业或主题指数。

2、从自身投资目标和投资策略需求出发,弄清楚各指数基金的防守、进攻特性后再选用。比如组合采用杠铃策略时,需要同时布局防御性资产和进攻型资产。寻找防御性资产时,可以从高股息等偏价值风格的指数基金中挑选。寻找进攻型资产时,可以从创业板、半导体等成长风格的指数基金中挑选。

3、对相似的指数基金的筛选,重点是穿透各指数的底层资产了解其投向的区别。我们以前帮大家选择中特估基金的方法值得参考(详见《别到处找了,“中字头”纯度最高的是这个指数》)。首先是从指数的持仓行业和个股出发,对比行业配置及前十大成份股的权重分配,看覆盖主题纯度的高低。然后综合对比指数的过往业绩表现,既要看短期也要看中长期,既要看获取收益的能力也要看遭遇调整时的回撤情况。

4、大赛道下的各细分行业指数基金,需考虑适合布局的时机。比如新能源赛道相关的指数基金就有光伏指数基金、新能源车指数基金、低碳环保指数基金、储能指数基金等。有的侧重绿色发电,有的侧重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,有的侧重电能的存储和输出。由于新能源产业各个领域、各个环节的景气周期不一样,不同的基金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,在一波行情中的表现差异较大。

二、指数基金没涨过跟踪的指数

投资者选择指数基金进行投资,主要是想一键布局某一领域的机会,但有时候持有的指数基金,净值涨幅没有跟上跟踪的指数的涨幅,有时候多年下来甚至少赚十几个点。

指数基金净值和所跟踪指数涨跌幅的偏离程度称为跟踪误差,有些误差确实无法避免。比如指数基金必须留5%以上的现金应对申赎,不能百分之百的复制跟踪指数。当某一成份股停牌时,指数可以直接剔除,但指数基金因停牌暂时无法卖出。一些固定的费用要从指数基金资产中扣除,比如管理费、托管费、交易佣金、印花税、审计费用、信息披露费等。

但有些跟踪误差则是由于管理能力不足导致的。比如纯被动的指数基金应对大额申赎不力,或者指数增强基金的增强策略失效从而产生“负增强”,最终表现为指数基金跑输跟踪的指数。

应对方法:

1、筛选指数基金时注意跟踪误差这个指标。跟踪误差越大,和跟踪指数的涨跌幅差异就越大。不同类型的指数基金对跟踪误差的要求不一样,从部分基金的招募说明书中的要求可以看到。普通指数基金年化跟踪误差一般不超过4%,增强型指数基金年化跟踪误差一般不超过8%。

2、选择大型的、在被动投资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。目前有些基金公司重点发展方向是主动管理型产品,有些公司重点发展方向为被动投资型产品,后者在应对大额申赎、增强策略运用等方面经验更加丰富,也往往能够提供更加优惠的费率。

3、选择增强型指数基金时,要关注增强策略的有效性,考察中长期超额收益稳定性。一旦发现经常跑不赢指数、增强策略失效等迹象,就需要认真分析原因后及时做出处理。

三、指导亲友买基金,别人赚了自己却亏了

有时候自己挖到一只很不错的指数基金,会忍不住分享给亲友,结果一段时间之后,别人买后赚了不少钱,自己也买了却亏了,真是尴了个尬。

基民的实际所得与基金净值收益率相差巨大,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资者行为(伽马收益)不同。我们曾经讲过,基金投资收益等于“阿尔法收益+贝塔收益+伽马收益”。如果投资者没有在合理偏低、低不卖区间,积极实践逆向投资,在高不买区间,适度止盈,获得的将是“阿尔法收益+贝塔收益-伽马收益”。

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来自资金属性、交易时间、交易方式等方面。比如遇到调整时,别人用的是闲钱,就可以选择继续持有。而自己用的是家里的全部现金,突然急需用钱,只能割肉,白白错过低吸筹码的机会,无缘后面基金的大涨。别人是低位耐心定投,涨起来后卖出止盈,而自己是希望赚快钱、赚大钱,全仓追涨杀跌,结果亏多赚少。

图:模拟两种不同的操作方式

来源:Choice

应对方法:

1、好股票没有好价格,不能算好的投资标的,基金也是同样道理。如果指数基金所跟踪的指数处于估值高位,成份股普遍存在较大的泡沫,此刻要冷静下来不追涨,要耐心等待估值合理甚至偏低的时候参与。

2、采用定投或分批建仓的方法,留足后备资金。遇到调整,能够通过后续多次逢低买入来摊低成本,也可以应对急需用钱的情况。

3、指数基金是工具型产品,应作为资产配置的工具,但不应成为追涨杀跌的工具。指数基金具有品类丰富、持仓透明、综合费用低、交易方便快捷、风险收益特征明确等优势,可以帮我们更好的执行“核心+卫星”、杠铃、逆向投资等各种资产配置策略。比如采用“核心+卫星”策略时,卫星部分需要用少量资金进行战术性、灵活性、阶段性投资,就可以利用指数基金一键灵活布局新能源、半导体这类高风险、高弹性的资产来实现。

四、想抄底捡便宜货,结果抄底变“抄家”

抄底,如果时机把握的对,可以在优质资产打折的时候捡便宜,为未来争取更大的获利空间。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。最普遍的就是抄底抄在半山腰,甚至失去理智,耗尽家庭的现金流,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安定,导致抄底变成了“抄家”。

现实里,很多股票在调整过程中,即使已经到了合理的估值区间,由于市场信心不足、投资者悲观情绪无法扭转等原因,股价可能会继续下探。没有把控好抄底的节奏的话,很容易一路补一路被埋,资金耗尽却依然等不到反转时刻的到来。

图:理想中的抄底和现实中的抄底

应对方法:

1、树立正确的择时理念,不求精准抄到低点。择时并非频繁的“低买高卖”,也不是试图精准地抄底,而是希望从中长期视角出发,在低位区域里以更便宜的价格去买入优质资产,争取足够的安全边际。

2、建仓时机的选择,既要看过去,也要看未来。根据估值选择指数基金的建仓时机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,但估值、估值百分位是过去和现在,而投资是投未来。

尤其对于行业或主题指数基金来说,像新能源车基金、半导体基金、医药基金,谋求的是未来行业景气度上升带来的机会。除了看估值,还要对未来景气度趋势进行判断,需要用估值、基本面、资金流向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,而不能看到下跌就去抄底,避免落入“估值陷阱”。

3、做好资金规划,耐心等待,杜鹃不鸣待其鸣。股市中80%的涨幅都是在20%的时间内完成的,在低位布局了优质资产后,忍耐和等待也是进行底部布局的必要素质。股神巴菲特1973年发现华盛顿邮报被明显低估,陆续买入上千万美元,抄在了半山腰上,但巴菲特一直持有华盛顿邮报长达40年之久,2014年卖出的时候,当年上千万美元翻了100多倍,变成了约12亿美元。

五、想落袋为安,结果把牛基卖飞

不少行业或主题指数基金聚焦某一领域,持仓集中度高,波动较大,再加上A股市场“牛短熊长”,如果投资者在关键时刻不作为,收益很容易坐过山车,由赚转亏。

于是很多投资者在投资指数基金时,会经常考虑该不该止盈。正所谓有利就有弊,止盈操作可以实现落袋为安,但也很容易卖飞牛基。这其中绝不只是运气不好这么简单,如果对持有的基金研究不够透彻,跌一点想卖、涨一点也想卖,自然很容易赚了点小钱,却错过了翻倍的大行情。

应对方法:

1、设定合理的、令自己满意的止盈目标。对于盈利目标,每个人都不一样,有的投资者获得10%的收益就满足了,有的获得30%的收益就满足了,只要达到自己合理的赚钱目标就可以了,不必关心后面还能涨多少。赚到合理的钱,赚到自己认知以内的钱,就别无遗憾了。

2、在坚持自己设定的止盈目标时,也要注意资产本身的性价比。如果自己持有的指数基金的底层资产估值出现泡沫、性价比降低时,无论是否达到自己的止盈目标,都要择机撤离。比如2021年初,核心资产估值明显偏贵,如果持有相关的指数基金,不能担心卖飞牛基,要急流勇退。

六、工具只有善用,才能成为投资利器

从上面的介绍来看,指数基金作为工具型产品,有优势也有不足,想要借助它来获取收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尤其是现在投资者正疯狂追捧指数基金的时候,我们更要提示大家保持冷静。

工具只有得到善用苹果配资,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。使用指数基金时,我们需要在大量产品中进行颗粒度更细的筛选。要考虑如何驾驭高难度的择时操作,设定合理的盈利目标,使用长期不用的闲钱,在持有的过程中慎重进行止损和止盈操作。放弃短期交易思维,从资产配置出发,将底层资产不同的指数基金构成组合,降低组合波动,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,获取市场给予的“免费午餐”。